创雅科环境logo

专业环境治理系统化服务企业

详细内容

奔走相告!噪音如何治理,广场舞如雷灌耳、建筑工地响彻云霄

时间:2021-12-25     【转载】

  楼下的广场舞音乐很响,窗外的KTV在半夜唱歌,隔壁工地的机器在轰鸣...近日,新华社客户端“全民拍摄”栏目接到多人举报,各种噪音让人无法休息,部分居民不堪重负,还有不少人投诉,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。


image.png


  噪音哪里难控制?根据调查,记者发现,噪音污染问题虽然有法可依,但由于涉及多方,到目前为止“噪音”治理的效果甚微。专家表示,除了顶层设计,还需要齐心协力彻底控制噪音。


  你被噪音打扰过吗?


  据“全民拍摄”网友介绍,每天,江苏南京保利吴彤语言社区的居民楼下都会有一群阿姨跳广场舞,音量震耳欲聋。居民们走访了很多部门、物业、公安、环保、街道、信访局,却拦不住这些阿姨。


  在深圳市平山区平山街道六联社区,短短三个月就接到了70多起关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,占社区民生诉求系统总数的一半。


  记者梳理“全民拍摄”的背景,发现群众身边的噪音问题很难回归:广州住宅区附近金域酒店KTV深夜扰民,投诉无果;福建福清龙江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夜间施工扰民无人问津;山西运城一建筑工地,白天晚上不施工大规模机械作业,严重扰民...昆明一位网友多次爆料,中午和深夜在小区附近修建转塘路地铁站点,扰民,但他别无选择,只能搬家。


  环境部今年发布的《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年度报告》显示,全国收到的环境噪声投诉量高达201.8万件左右。其中,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和举报最多,占53.7%;施工噪声次之,占34.2%。


  记者注意到,我国早在1997年就正式实施了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。但噪声污染屡禁不止,仍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。


  证明、执法、权利保护...噪声控制有几个难点。


  为什么噪音很难控制?一般有这些原因。


  第一,取证难。


  记者发现,由于噪音大,大多数人会直接拨打12345市政热线投诉,然后市政热线会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解决问题。但在实践中,由于瞬态噪声的特殊性,投诉人往往难以及时修复噪声污染证据并提供给执法部门,最终导致维权失败。一位“全国拍卖”网友告诉记者,为了逃避投诉和处罚,他投诉了湖南长沙的一处建筑工地,并与居民和相关部门打起了“捉迷藏”:施工只在凌晨进行。居民取证难,相关部门也很难掌握现象。


  第二,成本高。


  昆明的冯先生告诉记者,他向12345投诉地铁施工现场扰动后,12345联系了环保、城管、施工方等多个部门。,而这些部门分别与他取得了联系一一查明了情况,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警告和处罚。但没过多久,施工现场也表示,“因为工期紧,施工需要24小时。”折腾了一会儿,噪音还在继续。冯先生又抱怨了,这些过程以前也重复过。由于投诉成本高、复杂,很多噪音污染的受害者往往别无选择,只能放弃维权。


  第三,执法难。


  记者以噪声污染为由向昆明市环保局举报。经营者建议找五华区环保局,五华区环保局建议找环境监测大队,该大队没有执法权。五华区环境监测大队作业人员表示,将移交相应部门。23日,记者接到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的电话。对方表示,地铁施工噪声问题应由轨道分局负责,他们与轨道分局有平等关系,只能提出整改建议。


  记者发现,噪声污染的治理往往涉及工业、交通、生产生活等多个源头,监管涉及环保、工商、城管等多个部门。,这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执法。另外,噪音污染不一定会持续很长时间,取证和执法都比较困难。


  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规定,在限制区域内产生噪声污染的,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,处以罚款。虽然有法律治理噪音,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。


  究其原因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特聘专家、扬州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教授认为,主要原因是扰民噪声未纳入城市治理任务,基层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噪声污染治理体制机制。


  噪声治理仍需多方努力。


  为了根除噪音污染问题,许多专家认为有必要共同努力。


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、教授潘鹤林认为,首先要加强教育和普法。他表示,对于像广场舞这样的噪音,街道和社区组织要带头正确引导和劝导广场舞爱好者,既要保证群众的健身需求,又要适当控制场所和时间;对于建造师,可以探索解决占用道路等当场取证的处罚,并给予口头警告和法律教育。同时,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投诉流程,鼓励市民利用12345、“全国拍卖”等平台反映情况,城管部门会跟进,有专人负责。


  王毅建议,要升级管理方式,提高执法水平。主管部门应当在易产生噪声的场所设置禁止噪声的标志,包括建筑施工、KTV娱乐场所等。、设置监控设备、固定非法证据并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及时加强监管。“基层政府也要积极探索协同治理方案,成立由市、县、区城管委牵头,环保、住建、城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城市社会噪声治理领导小组,建立联合执法机制,形成网络。”


image.png


  此外,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居认为,要细化法律法规,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。她认为,“噪音”治理不仅需要加强和优化顶层设计,更是一项涉及执法和协同治理的系统工程。“今年公布的‘十四五’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‘加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’,这也是环境噪声污染治理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。”


  记者获悉,国家立法也注意到了噪声污染问题。24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》。本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。根据《噪声污染防治法》,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,同时有权获取声环境信息,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工作。广东圣典(北京)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然表示,这部法律将为完善噪声污染治理问题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。
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17816181939
联系人
seo seo